双秀公园几个门,双秀公园园艺驿站召开

关于公园的名字

 关于公园的名字,城市发展离不开绿化,每隔不远的地区都会有一个公园,公园是体现一个城市幸福指数的地方,可以说现在的城市发展,是离不开公园的,以下分享关于公园的名字。

公园的名字1

  一、公园起名的小贴士

  诗词歌赋起名>

 引经据典取名,即根据诗词歌赋取名,是现在起名的常见方法,不仅适用于人名,也是用于公园起名、这样一个有出处的名字,会让人有联想性,读来回味无穷,这对体现城市的文化和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公园起名为“桂苑”,这个名字就是取自成语桂林杏苑,给人美好、芳香之感。

  自然景物字命名>

 大自然赋予了人类丰富的,和绚丽的自然风景、大自然包括浩瀚无边的宇宙,大气磅礴的万里河山,以及诗情横溢的霜雪雨露等等,这些也是大家起名的宝贵、公园本身就能使游客感受到自然的美景和清新,若是再加上能体现自然景物的名字,那么该公园必然成为游客们都愿意去的地方。

  注重顺口好听>

 公园要想给人留下印象,那么其名字必然是好听顺口的,这样才更容易记忆、相反,复杂难念的`名字,自然会引起游客的记忆困难,如我国最令人误会的公园:和合公园,这样一个名字虽然简单,但是容易让人读成谐音“呵呵”,且这样一个同韵同音的名字,也很拗口,会使游客不愿意读,那么这样一个名字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二、好听的公园创意名字

 01、烁航公园

 02、秋枫公园

 03、心荣公园

 04、岐港公园

 05、长城公园

 06、政宁公园

 07、海州公园

 08、星云公园

 09、烨瑞公园

 10、月湖公园

 11、江水泉公园

 12、凌云公园

 13、峻承公园

 14、怡水公园

 15、得趣公园

 16、孟通公园

 17、林高公园

 18、顾村公园

 19、馨公园

 20、海涛公园

 21、育梵公园

 22、白鹿洲公园

 23、岐峰公园

 24、天翔公园

 25、阳泉公园

 26、嘉傲公园

 27、红叶区公园

 28、忠济公园

 29、长乐公园

 30、迎曦公园

 31、黎昕公园

 32、西安儿童公园

 33、景山公园

 34、海情公园

 35、峻峰公园

 36、烈士公园

 37、熙鑫公园

 38、洁银公园

 39、欣岚公园

 40、紫竹院公园

 41、北小河公园

 42、扬帆公园

 43、蓝调薰衣草公园

 44、文玮公园

 45、时光公园

 46、曜森公园

 47、卓甲公园

 48、修水公园

 49、长风公园

 50、宏涵公园

 51、和平公园

 52、清怡公园

 53、山泉公园

 54、金桥公园

 55、三泉公园

 56、唯跃公园

 57、墨池公园

 58、瀚逸公园

 59、莲湖公园

 60、庙行公园

 61、陶然亭公园

 62、彰宏公园

 63、罗马湖公园

 64、滨江森林公园

 65、月浦公园

 66、思彤公园

 67、鹏程公园

 68、汉予公园

 69、人民公园

 70、九曲河公园

 71、乐岛海洋公园

 72、幽径公园

 73、成智公园

 74、伟瀚公园

 75、生态公园

 76、莲山公园

 77、瑾延公园

 78、益寿公园

 79、西安植物公园

 80、鸽子窝公园

 81、天停公园

 82、泗泾公园

 83、裕晗公园

 84、耐盐植物园

 85、羽飞公园

公园的名字2

 01、〖东篱公园〗

 02、〖天河水韵〗

 03、〖珠泉喷玉主题公园〗

 04、〖复兴岛公园〗

 05、〖曲江海洋公园〗

 06、〖永清苑〗

 07、〖石滩湿地公园〗

 08、〖滨河公园〗

 09、〖秦岭植物园〗

 10、〖灞桥滨河生态公园〗

 11、〖文景山公园〗

 12、〖兴庆宫公园〗

 13、〖环城公园〗

 14、〖百望山森林公园〗

 15、〖莲花湖公园〗

 16、〖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17、〖薰衣草公园〗

 18、〖灵石公园〗

 19、〖西安汉城湖〗

 20、〖未央湖公园〗

 21、〖后滩公园〗

 22、〖东湖公园〗

 23、〖曲江秦二世陵遗址公园〗

 24、〖紫藤园〗

 25、〖太平郊野公园〗

 26、〖花博园〗

 27、〖沙面公园〗

 28、〖顺义公园〗

 29、〖五座楼森林公园〗

 30、〖明珠生态休闲公园〗

 31、〖清风园〗

 32、〖阳光公园〗

 33、〖友谊园〗

 34、〖尚德公园〗

 35、〖白浮泉公园〗

 36、〖曲江遗址公园〗

 37、〖稻香湖公园〗

 38、〖北海公园〗

 39、〖九山公园二期〗

 40、〖塔山公园〗

 41、〖白河公园〗

 42、〖外冈蜡梅园〗

 43、〖雅荷园〗

 44、〖爱心公园〗

 45、〖太师屯公园〗

 46、〖越秀公园〗

 47、〖三角花园〗

 48、〖世纪公园〗

 49、〖怡孟园〗

 50、〖长岭公园〗

 51、〖东小口森林公园〗

 52、〖静安公园〗

 53、〖盘陀子公园〗

 54、〖双秀公园〗

 55、〖明珠湖公园〗

 56、〖碧水公园〗

 57、〖公益公园〗

 58、〖慈善公园〗

 59、〖密虹公园〗

 60、〖妫水河森林公园〗

 61、〖荷塘公园〗

 62、〖留云公园〗

 63、〖望京公园〗

 64、〖奥林匹克公园〗

 65、〖凉城公园〗

 66、〖曲江唐城墙遗址公园〗

 67、〖西安世园公园〗

 68、〖罗泾公园〗

 69、〖杨府山城市公园〗

 70、〖紫竹院公园〗

 71、〖烈士公园〗

 72、〖益寿园〗

 73、〖罗马湖公园〗

 74、〖沿江滨水带状公园〗

 75、〖蓝调薰衣草庄园〗

 76、〖颐景园〗

 77、〖和平公园〗

 78、〖海珠湖公园 〗

 79、〖金桥公园〗

 80、〖莲湖公园〗

公园的名字3

 公园的种类还是比较多的,常见的主题公园有园艺、植物景观、动物、设施等为主题的公园、大多数的公园起名的时候,都是根据城市名+公园、市区+公园、小区+公园,有些靠近旅游景点或者是风景区都是风景区+公园、

 莲花湖公园

 荷塘公园

 三角花园

 清怡园

 金桥公园

 新天地太平湖

 静安公园

 泗泾公园

 复兴岛公园

 月浦公园

 三泉公园

 罗泾公园

 生态公园

 凉城公园

 得趣园

 益寿园

 海情广场

 塔山公园

 友谊园

 怡水园

 紫金山东园

 清风园

 天坛公园

 北海公园

 陶然亭公园

 鸽子窝公园

 奥林匹克公园

 乐岛海洋公园

 人民公园

 紫竹院公园

 香山公园

 稻香湖公园

 百望山森林公园

 东小口森林公园

 罗马湖公园

 四得公园

 望京公园

 双秀公园

 顺义公园

 北小河公园

 白浮泉公园

 蓝调薰衣草庄园

 白浮泉公园

 太平郊野公园

 妫水河森林公园

 世纪公园

 密虹公园

 盘陀子公园

 薰衣草公园

 颐景园

 顾村公园

 和平公园

 滨江森林公园

 紫藤园

 后滩公园

 永清苑

 耐盐植物园

 明珠湖公园

 阳泉公园

 越秀公园

 沙面公园

 海珠湖公园

 天河水韵

 雅荷园

 五座楼森林公园

 彭浦公园

 留云公园

 庙行公园

 外冈蜡梅园

 三里河湿地公园

 幽径园

 长城公园

 江水泉公园

 白河公园

 东湖公园

 明珠生态休闲公园

 花博园

 时光公园

 香水苑公园

 碧水公园

 滨河公园

 石滩湿地公园

 百泉公园

 珠泉喷玉主题公园

 秋枫园

 太师屯公园

 怡孟园

 山泉公园

 红叶区公园

 世纪公园

 长风公园

 灵石公园

 茶 文化 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两千字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两千字论文1

 茶文化园景观设计 方法 研究

 摘要:

 以茶文化内涵为基础,提出以物质层面茶 种植 、茶加工、茶销售、茶器皿和以精神层面茶艺、茶诗词、茶境、茶 传说 为切入点的8种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以期为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提供借鉴。中国自古就有 饮茶 的习惯,茶与中国人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茶文化为主题设计的景观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

 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

 茶文化为主题的景观多出现在茶种植、加工、销售所在地,或观光茶园,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景观设计和展示提供了物质和文化基础。目前对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研究相对较少,如周小苹等在《生态观光茶园景观创设》一文中对四川牛辗坪生态观光茶园的景观创设提出了独特见解[1];曾涛等在《北部湾的后花园广西世外茶园园林景观设计》一文中指出景观、项目设置要以地方茶文化为根源,设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茶景观[2];王慧等在《陕西西乡枣园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中着重研究了观光茶园在功能设计与艺术精神上如何达到完美契合的问题[3];李琛在《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一文从茶文化的社会价值入手,结合其特有的文化要素,融合?得天自成?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提炼出茶园文化景观的艺术表现特征[4];邵琦在《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一文中指出茶园文化景观设计应该考虑文化属性、自然属性、景观形式展示、科学的施工过程、综合管理规范等五个方面[5]。此外,学者在茶馆室内装修上也有一定研究,如王奉慧在《双秀公园竹溪茶室景观分析》一文中,通过分析茶景园林实体要素在室内装修中所占的比例, 总结 了各景观要素在环境营造中的作用,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6];杨巍在《论现代茶馆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一文提出景观设计及景观布置在茶馆氛围营造中的重要作用[7]。另外,唐黎标的《简论园林艺术在茶馆的运用》也阐述了山、石、水等景观元素在表现茶文化中所发挥的作用[8]。从相关文献的研究可知,园林景观、茶文化主题的景观在观光茶园及茶馆室内装修中已经渐渐进入研究的视野,景观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用何种设计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该文尝试在分析目前茶文化园景观现状的前提下,提出8种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的常用手法。

 1茶文化的内涵及茶文化园景观的价值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在茶叶发展历程中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物质内涵,是指茶的种植、培育、摘、烤制、销售等具有技术含量的科学技术内容;其精神内涵,是指茶的品种、品尝、礼仪、民俗以及有关饮茶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人文科学内容[9]。文化价值。茶文化园景观是以茶文化为主题而设计的景观建筑小品,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既是对茶文化的传承,也是对部分难忘历史的再现,如茶马古道动感雕塑园、陆羽亭等。以景观的形式展示中国茶文化,更加生动形象,帮助游客记忆,同时展示方式的多样性也增加了游客的参与、互动性,让大家在中学习茶文化知识,领略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部分茶文化主题的景观有再创历史文化的作用,如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形成了茶文化演出的?印象?派效应,必将为人们所铭记。经济价值。观光茶园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茶叶盈利和宣传推广方式,它通过氛围的营造、体验性活动的开展、特色旅游项目的设置,为茶园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其中茶园氛围的营造、旅游项目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茶文化园景观来实现的。如自然型的茶田迷宫、茶田画等,人文型的动感雕塑、文化长廊、文化景墙、特色瞭望塔等,为园区招揽了更多的游客,活跃了园区的氛围。旅游价值。茶文化园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类。自然型的观光茶田清新静谧、绿影叠叠,置身其中仿若隔世仙境,成为广大游客向往的旅游佳境。人文型的实景演出高潮迭起,绚丽的舞台灯光为观众呈现了一席绝佳的视觉盛宴;创意景观小品、造型独特的建筑景观、别具匠心的茶文化体验互动活动,为茶园和旅游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充分发挥了茶文化园景观的旅游价值。

 2茶文化园景观现状及设计原则

 2.1茶文化园景观现状

 我国现有的茶文化园景观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成功的茶文化园景观案例不多,普遍存在趋同化与雷同化现象,属于?CTRL+C?+?CTRL+V?或微改动版?CTRL+C?+?CTRL+V?。究其原因,大体可归纳为4点:设计初期没有进行详细的项目地块及所在区域设计元素考察,设计成为无根的浮萍;设计开展时没有明确整体形象的定位与塑造,缺乏主题创意与文化特色[10];设计方与委托方地位不对等,基本属于设计方按照委托方想法把效果图表现出来,物质功能性与文化艺术精神无法契合;施工方专业性较低,大部分情况是小包头+大小工的组合,对施工细节及材料不重视[11]。

 2.2茶文化园景观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广义的?地?,包括项目地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象气候、地的主人等,对?地?研究得越透彻,设计成果越有特色。天人合一原则。新创造出的景观需与天、地、人三才和谐统一,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和艺术效果,从空间布局、虚实对比、形势把握、材料选择等方面入手,反复用心推敲。以人为本原则。茶文化园景观的建设最终是供人使用,因此应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掌握使用人群的行为规律,以此设计真正为人所用的景观。创新原则。立足当地茶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对景观的设计进行创新,使其特色化[12]。

 3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

 茶文化园的景观设计以茶文化为主题,围绕茶文化内涵展开景观的创作。基于此,提出的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亦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以茶种植、茶烤制、茶销售、茶器皿为切入点;精神层面,以茶艺、茶诗词、茶境、茶传说为切入点。

 3.1以茶种植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田自身就是一座生态自然的艺术品,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改变茶田的布局方式,或方、或圆、或异形等几何形状布置,形成不同形状的茶田景观,拉近人们与自然的距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功效.

 3.2以茶烤制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文化园的景观设计可以用制茶的加工工具为原型,通过抽象、美学、设计等技术知识的运用,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主题的景观。如将绿茶制作过程中用到的晒茶筛子,设计为茶园瞭望塔的形式,既体现当地茶文化特色又使得设计有根可循;或将筛子作为休憩亭的顶部遮阴物,阳光透过竹条之间形成斑驳的倒影,增添了静态亭廊的动感;仿造炒茶炉灶的造型,通过将其内部挖空,放入射灯的方法,设计另类景观地灯等。

 3.3以茶销售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享誉国内外的茶马古道是茶贸易的独特方式,所形成的?茶马古道?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的贸易通道。茶文化主题的景观可以通过雕塑设计再现古代?茶马古道?上商人运茶、卖茶的场景,或通过仿造古代?茶马古道?景象,进行实景复原,让游客亲身体验古代?马帮?艰辛的贸易之路。

 3.4以茶器皿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中国南方饮茶颇为讲究,相比北方的大碗喝茶,更多了一份情趣和享受。仅饮茶需要的器具就分为置茶器、理茶器、分茶器、品茗器、涤洁器及其他的煮水器、茶壶、盖碗等,彰显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为景观设计提供不少的素材,如以茶壶作为喷水景观、以阵列式的茶碗作为观光茶园的景观小品、以茶勺作为雕塑原型进行抽象等,设计师可充分发挥 想象力 ,形成特色景观。

 3.5以茶艺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艺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茶文化园的景观设计可以从茶艺表演的全过程中取材进行雕塑设计,同时,茶艺师的服装配饰等物件,可以通过放大尺度方法设计为景观小品。

 3.6以茶诗词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也留下了许多咏茶、品茗、斗茶、茶的诗、词、歌、赋、 成语 、 歇后语 等宝贵财富,如《一字至七字诗?茶》《茶赋》《七碗茶歌》等。茶文化园景观设计可从这些非物质文化中寻求灵感,形成设计元素,传承中国茶文化精髓,如茶歌赋互动长廊、主题茶楼等景观建筑。

 3.7以茶境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与禅的结合,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奇特的景观。?吃茶去?茶禅一味?和敬清寂?自在精舍?等,已经成为禅茶文化的经典话语。一杯茶中,禅意盎然,有人生的三昧、有佛学的感悟,有茶人的心情与品味。通过营造宁静祥和的禅景来打造特色景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观光茶园所推崇。禅境的营造要深刻领悟佛学的精髓,它似有似无、或静或动,朴实无华、宁静高远,言简意赅又发人深思。置身其中,可以平和心境,感悟人生。

 3.8以茶传说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以地方茶文化相关传说、历史名人雅士,作为景观设计的依据。如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便是根据武夷山茶叶救助赶考秀才,秀才高中后重返武夷山道谢这一历史传说编排而成,该实景演出已成为赴武夷山旅游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年收入上亿元。此外,人们也设计了很多实体景观建筑,以纪念?茶人?,如湖北天门市为了纪念茶圣陆羽,建设了陆羽亭、文学泉、涵碧堂等景观建筑小品。每每置身亭间,抚亭浥泉,品茗饮茶,令人流连陶醉,感叹中国茶文化之博大精深。

 4结论

 茶文化园景观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景致独特、情趣高雅的视觉盛宴,同时它也是实现茶园休闲观光价值的主要载体,是改变传统茶园单一农产品生产功能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深入挖掘茶文化相关知识,系统地总结了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的8种方法,分别是以茶种植、茶加工、茶销售、茶器皿、茶艺、茶诗词、茶境、茶传说为基本进行设计,以期为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王泽发 刘金燕 单位:泉州师范学院与环境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小苹,杨海军.生态观光茶园景观创设[J].安徽农学通报,2011(13):153-154.

 [2]曾涛,周凡.北部湾的后花园广西世外茶园园林景观设计[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1(7):39-41.

 [3]王慧,肖斌,张云鹏,等.陕西西乡枣园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4):205-208.

 [4]李琛.茶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以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为例[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邵琦.茶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以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为例[J].福建茶叶,2016(5):144-145.

 [6]王奉慧.双秀公园竹溪茶室景区景观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3):143-145.

 [7]杨巍.论现代茶馆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J].福建茶叶,2007(1):42-43.

 [8]唐黎标.简论园林艺术在茶馆的运用[J].广东茶叶,2004(3):16-17.

 [9]康乃.中国茶文化趣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173-183.

 [10]吴军,波,臧真荣,等.中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初探[J].山东林业科技,2006(2):81-82.

 [11]李琛.茶文化景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现代园艺,2014(7):79-80.

 [12]石洋.茶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研究[J].福建茶业,2016(5):171-172.

茶文化的两千字论文2

 茶文化传播茶名翻译研究

 摘要: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茶源国,中国茶文化的话语权却在国际交流的平台上日益失势。这种局势出现的原因部分在于茶叶名外翻过程中的混乱。从文化视角来看,这种混乱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源于茶叶分类范畴不通约;另一方面源于单品茶叶名外翻过程中的文化流失以及不一致性。通过对以上翻译问题的与解析,藉此对茶叶类别以及单品茶叶名翻译提出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

 茶文化;茶名翻译;不通约性;分类范畴

 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自唐代茶圣陆羽撰写《茶经》始,饮茶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需求,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随着唐朝茶诗的盛起,茶慢慢渗透进中国 传统文化 的血脉之中,与传统?儒、释、道?精神交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东方茶文化。然而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后起之秀的英国?下午茶?文化与日本的?茶道?文化日益争鸣并占领了主流文化话语权,为各自国家的文化身份与形象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反观之下,当代中国?茶文化?自战争后在国际舞台上日渐衰退,其主流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文化话语权逐渐失势。这种局面的形成涉及众多因素,其中茶叶译名乱象丛生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文化视野下,对茶叶名现行翻译状况进行述微,剖析茶叶分类范畴的不通约性所带来的翻译问题,并讨论了如何在具体茶叶名翻译过程中再现文化并塑造文化身份,以期为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交流过程中他者身份的塑造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茶叶名翻译现状述微

 迄今为止,茶叶的发现与利用在中国已经有了五六千年的历史,它于16世纪才被欧洲人所知,作为外来语通过音译进入印欧语系。作为舶来品的茶叶名在印欧语系中的翻译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其中随着各国茶文化的平行发展,茶逐渐融入各自的文化血脉中,成为各自的文化符号,而非一种单一的所指。本节将茶叶名置于各自的文化语境中对比异同,进行阐释并分析茶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求从文化视角找到可行性的译法。

 二茶叶名翻译分析

 1.茶类不可通约性造成的翻译混乱。

 由于当初茶叶进口地区方言的差异,茶的英译主要有两种发音,一种源自厦门方言语系(Te/Tay),而另一种则来自于广东话语系(Cha)。厦门方言?Te?经由航海技术发达的荷兰人传入欧洲,经历了?te,tee,tay,tea?并用的时期,到最后用?tea?来统一称谓。(程启真,2010:P21)在国际文化舞台上,茶叶传到各国以后,形成了各自的茶文化,而且由于饮用方法不同,各个国家所青睐的茶叶品种也各不相同。全球百分之八十是红茶,主销欧美、大洋洲地区;其次是绿茶,最受中国及西非、北非等国人们的喜爱。近年来,绿茶在欧洲市场也开始回温,再次是乌龙茶,除中国外,主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国坤,2004:P104)从茶类来看,欧美国家并未对其细分,只有红、绿之辨别。而中国的茶叶分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期,随着新的茶品的出现,不断地进行细化。在明朝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红茶,而清朝则创制了白茶、青茶。(陈椽,19:P44)以上中国的茶类划分主要是参考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氧化程度的不同。对于这几大类茶名的翻译,由于东西方分类范式不一,造成茶类翻译出现了以偏概全,所指不一的情形。

 (1)翻译中的红黑之辩。中国六大茶类中的红茶是由武夷岩茶简化了加工程序发展而来的一种全发酵茶。最早的红茶产自附近村镇的小种红茶。最早进入英国市场上的红茶则是武夷茶,这在国王威廉三世的牧师约翰?奥维格顿(JohnOvington)的《论茶的种类和品质》中有所记载:?第一种茶武夷茶(Bohea),中国人也称它为武夷(Voui)。此种茶叶颜色偏小,叶子较小,冲泡后茶汤一般呈褐色或红褐色。在中国,人们生病的时候或有健康保护意识的人往往在感觉体制虚弱时,就只喝这种茶。?(ovington,1732:P144)奥维格顿在撰写这篇 文章 时只有中国这一个茶源国,印度和斯里兰卡还没有生产茶叶。因此,在十八世纪前?Bohea?被用来指代中国红茶的总称。但是随着中国的闭关锁国以及印度和斯里兰卡等红茶产地的出现,中国红茶逐渐淡出了国际市场。中国的六大茶类划分成形之初,多是按照茶叶的汤色划分,如绿茶绿汤、红茶红汤、黄茶黄汤,以此类推红茶在命名之初,虽是黑叶红汤,但是取其汤色,将其命为红茶。但是随着印度和斯里兰卡红碎茶的引入,武夷红茶(即中国红茶)的淡出,西方人取其叶色将其命为?黑茶?(Blacktea)。而国内茶叶外翻过程中多用归化译法将红茶译作?Blacktea?。这种翻译方法使得六大茶类中的黑茶,即后发酵茶陷入尴尬的境地。为了厘清红黑之别,多数译者将黑茶译作?Fermentedtea?(后发酵茶)或是?Darktea?(深色的茶)。用后发酵茶来译介黑茶,是按照发酵程度来进行范畴划分的不得已做法。这种译法使得茶叶的分类范畴主次不分,因为如若按照发酵程度划分,则分为不发酵、全发酵、半发酵,而后发酵的黑茶,与前发酵的白茶,中发酵的青茶和黄茶隶属于半发酵茶系类。如果将其译作?Fermentedtea?,并与?Greentea?blacktea?等并置将造成茶类系统分类的混淆,而这种茶叶总类译介时候的混淆则造成单个品种的混淆,例如安化黑茶被译为?AnHuaBlackTea?。而如果将黑茶译作?Darktea?(深色茶),与?Blacktea?Whitetea?等并置,以Dark替代?黑?,终将无法凸显黑茶的特色,使得黑茶的英文名与其他五类茶迥异。作为茶叶起源国以及茶类最丰富的国度,我国在输出茶文化的过程中,理应肩负起?正名?与?分类?的重任,在茶名翻译的过程中不能用?西方为中心?的归化译法,这种译法使得茶叶在国际上分类混乱,范式不通,使得国内的其他茶叶一直在茶叶交流与传播的舞台中处于边缘地位。国内将红茶默认的译作?Blacktea?,并且将其视为一个跨文化的谈资 教育 英语学习 者的时候,英国人李约瑟(Dr.Jo-sephNeedham)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将红茶已经直接译作?Redtea?。(Needham,2000:P544)这种正名行为为茶叶统一范式奠定了基础,也对恢复我国茶文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大有裨益。因此,红茶的译法并非流于表象的?受众的接受问题?,而是紧系国际茶叶范畴分类与中国茶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重要问题,红黑之辨的溯源性理应得到译者的重视,这对于泱泱茶文化的回归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2)青茶翻译之?乌龙?。六大茶类中的青茶介于红茶(全发酵茶)与绿茶(不发酵茶)之间。按照发酵形成的色泽分类为青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乌龙茶就是青茶的俗称。而在国际茶品译介的过程中,也鲜少将其译作?Darkgreentea?,而是按照惯例用音译法将其译作?Oolongtea?,与其他几类同列。但是实际上乌龙茶即是乌龙茶类总称,又是单个茶品名,也是茶树的品种之称。正是因为其意思以及涵盖面存在的争歧,后续的茶叶领域学者用了青茶作为这种半发酵茶的总称。而因为历史因素的发展,隶属于乌龙茶的大红袍与铁观音等茶叶,因其海内外的传播效度之广,使得作为总称的乌龙茶与它下面的分支含混不清,孰总孰分已经界限模糊,甚至有些学者指出,乌龙茶作为大红袍与铁观音的上义词,是划分中的好坏不分。(陈椽,19:P44)而如果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使得?Darkgreentea?作为半发酵茶的总称,使得乌龙茶成为青茶中一个分支,这样不仅能够规范茶叶的分类系统,而且使得茶叶的分类依据不言自明。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我国茶文化在输出中最为棘手之事当属茶类总称的界定以及统一。厘清茶类总称后才能够使得各个茶类下的茶品在翻译的时候有据可循、有法可依。而茶类统一英文名称,必须先给红茶?正名?,青茶?立目?。

 2.单一茶品名翻译的混乱。

 茶界素来就有?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的说法。而单品茶叶的命名也是各具特点,有表达名茶品质特点的,例如茶类品种、造型、色泽、滋味、香气等命名。如佛手、三杯香。有显示地方特色的,表达强烈的地方、区域性。如西湖龙井、庐山云雾茶等。表达文化特色,暗示历史背景和文化史实,如文君绿茶、普陀佛茶等。以物喻名,如遂昌银猴、竹筒香茶等。(施海根,1995:P5)而对于各色茶名的翻译仍未统一。如武夷岩茶,有译作?BoheaRocktea?Boheayantea?WuYiYanTea?以及?WuYiRockTea?等译法。这些纷繁芜杂的译法终究需要统一才能够杜绝一茶多名的状况发生,在国际上塑造名茶的地位以及经济价值。而笔者认为,作为茶文化身份的内核,茶名的翻译应该注重茶文化以及审美的转换。茶从来不只是一种物质凝聚物,更是一种精神凝聚体。在译介每一个茶名时,要注重茶名的追根溯源以及文化蕴意的再现。本文试分析几例,以传达单种茶叶名的译法。绿茶中的?西湖龙井?命名时用了?地名+地名?的方法,由西子湖和龙泓井圣水得名。而西湖这一地名在国际上已被译作?WestLake?,并以?淡妆浓抹总相宜?闻名。如果翻译过程中将其用音译译作?XiHu?,一方面茶叶的产地无从得知。而茶名中?西湖?一词所产生的审美想象也随之消失,成为一种陌生的拼音所指。而?龙井?一词源于龙泓井,翻译该词的时候如果取意译?Dragonwell?(龙的井)。在中西方文化中,?龙?所蕴含的文化意向大相径庭。在中国,?龙?是威严、权利的象征,蕴含积极的所指。而欧洲国家?龙?多意指残暴、凶猛等特征,与负面信息相挂钩。考虑到积极文化形象的塑造以及茶叶在国际上的推广等因素。?龙井?因此应用音译法,来规避文化之间差异。自古名山出名茶,以地名或者山名来命名的茶叶品种很多,如韶山韶锋、南岳云雾、祁门红茶、金竹云峰茶等。这些地名与山名在翻译的过程中应用目前通用译法,而不能为求便利,纯粹的用拼音,使得茶叶出产地方、区域文化在外译的过程中消失殆尽。山名、水名、地方名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保留,用通用译法体现出来。这样在推广过程中,通过茶名就能溯其源头,探索其背后的地方文化。而以历史背景与文化史实命名的茶叶,如文君绿茶、普陀佛茶、西施银芽、八仙云雾、东坡毛尖等。这些茶叶名均含有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其文化内涵寓意深厚,如文君绿茶,因其产自西汉才女卓文君的故乡,即四川省邛崃县而得此温文尔雅的芳名。而在这些茶叶外译的过程中,也应该力求重新展示其中的历史文化蕴意。如文君绿茶在外销过程中应取厚译法。即?WenJunGreenTea?(WenJunisatalentedfemaleinthehistoryofChina)。这种文化内涵的备注使得茶叶名称由来以及历史蕴意得到了再现,在茶叶外销的过程中,对于中国的文化外传也能够起着重要作用。而以物喻名的茶叶在翻译的时候也应以茶文化传播与茶叶外销为目的,力求将茶叶与文化紧密结合,以此来使中国的茶文化在国际交流的平台中逐步的标新立异,获取一定的话语权,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身份。

 结语

 通过上文的描述性分析,我们发现中国茶文化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当今国际交流的平台上仍需强化其地位,构建起标新立异的文化身份。这种身份欠缺的部分原因在于茶叶种类范畴的不通约性所造成的翻译混乱,以及单个茶叶名翻译的不统一,翻译过程中不重视文化的再现等因素。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茶源国的我们应该积极推行新的范畴分类译法,这种新的范畴分类译法不仅有利于其他茶种的推广,也能够杜绝单个茶叶名翻译的混乱。对于单品茶叶名的翻译应该注重茶叶名中文化因素的再现,这些文化因素有利于中国茶文化身份的重构以及推介。

 作者:刘珍珍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程启真.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国坤.茶文化概论[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

 [3]陈椽.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际[J].茶业通报,19,1(2).

 [6]施海根.中国名茶图谱:绿茶篇[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5.

>>>下一页更多精彩?茶文化的两千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