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柳斯公园管风琴雕塑,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官网

易北河是中欧主要航运水道之一,发源于捷克和波兰两国边境附近的克尔科诺谢山南麓,其穿过捷克西北部的波希米亚,在德勒斯登东南40公里处进入德国东部,在下萨克森州库克斯港注入北海。全长1165公里,约1/3流经捷克,2/3流经德国。流域总面积144060平方公里。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易北河 英文名称 :?Elbe River 别称 :拉贝河 所属水系 :大西洋水系 流经地区 :捷克波希米亚,德国下萨克森州库克斯等地 发源地 :捷克、波兰两国边境附近的克尔科诺谢山南麓 主要支流 :伏尔塔瓦河、穆尔德河、黑鹊河、萨利河等 河长 :1165公里 河流面积 :144060平方公里 平均流量 :每秒317立方米(德勒斯登);为每秒699立方米(新达尔肖) 行前必读,景区介绍,关键信息,如何到达,景点美图,名称由来,水文特征,主要支流,沿岸经济,历史事件,沿岸城市,德勒斯登,汉堡, 名称由来 Elbe River (德语 Elbe)在捷克语和波兰语中称为“拉贝河”(Labe,?a ba),都是由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的“河流”一词演变来的。 易北河 水文特征 易北河是汇集距捷克和波兰边境克尔科诺谢山中许多源头小溪而形成的。它在捷克境内流向南而转向西,形成约362公里长的宽弧,在梅尔尼克与伏尔塔瓦河汇合,又在下方29公里处与奥赫热河合流。然后它奔向西北,切穿风景如画的易北河岩山而在6公里长的峡谷中进入德国。在德勒斯登和马格德堡之间,易北河接纳了许多长的支流,除黑鹊河外,皆为左岸溪流。它们是穆尔德河、萨勒河及萨勒河支流如白鹊河、温斯特鲁特河和伊尔姆河。这些左岸支流起源于奥雷山脉或图林根林山,形成了易北河中游的流域盆地。在马格德堡以下,易北河接纳的支流大多来自右岸,其中多数发源于梅克伦堡高地。 易北、奥得和维斯杜拉河流域 易北河在德勒斯登下方40公里的里萨进入北德平原;到里萨之后它蜿蜒于宽广的泛滥平原中。从一开始远至其与穆尔德河汇流之处都有筑堤。在威登堡和德绍之间的谷底变窄,宽约8公里;在北和南皆有丘陵地带升起。从德绍至马格德堡泛滥平原变宽,由此至海已连绵不断地建起堰堤。从马格德堡以下至其与哈弗尔河合流处,再从其与哈弗尔河合流处向下,易北河沿东南-西北方向流去;泛滥平原变宽,并有岔河和回水,岔河和回水的侧面常堆有矮小的沙丘。自劳恩堡开始有些已被开垦的盐碱滩。在汉堡上方泛滥平原宽13公里,而在什列斯威-好斯敦沙丘与吕讷堡灌丛区之间泛滥平原却变窄为6.5公里。 易北河河口湾本身从汉堡延至库克斯港,长约88.5公里。大多为淤泥滩和沙滩。主河道已疏浚过并设有浮标。 *** 时,河槽深约16米,南岸和左岸低矮而有沼泽,河中有沙滩;右岸虽也有沼泽,但有筑堤,经过排水,土地已深耕细耨。汉堡过去是阿尔斯特河岸沼泽地上方低矮的沙丘,它已从其上发展成一个巨大的港口城市。它的现代化港口设施已扩张到易北河低洼的南岸。易北河水的流量随流域盆地中降水量和冰雪融解量的不同而大有差异。在德勒斯登,平均流速为每秒317立方米;在河口上方约225公里的新达尔肖平均流速为每秒699立方米。虽然易北河上游在捷克和德国的盖斯特哈赫特都建有水坝,在伏尔塔瓦河和萨勒河(在图林根林山中)都建有大水坝;但是它们都不足以控制易北河水位的高低变化。易北河下游,自河口上溯远至汉堡上方的盖斯特哈赫特,是有潮水涨落的,河水常定期倒灌。汉堡平均潮高约2米,在暴风雨期间,潮水可能上涨得更高。 易北河 主要支流 易北河左岸伏尔塔瓦河(Vltava)、奥赫热河(Ohre)、穆尔德河(Mulde)和萨勒河(Saale)等支流,右岸有伊塞河(Iser)、施瓦策埃尔斯特河(黑鹊河,Schwarze Elster)、哈弗尔河(Havel)和阿尔斯特河(Alster)等支流。 伏尔塔瓦河是易北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德国与捷克交界处的舒马瓦山脉东南坡,河流先向东南方向流,然后转向北流,先后接纳卢日尼采(Luznice)河和贝龙卡(Berounka)河等支流,流经布拉格,最后在梅耳尼克附近从左岸注入拉贝河。全长430km,流域面积2.8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5立方米/秒,径流量45.7亿立方米。 易北河 哈弗尔河是易北河右岸最大支流,上游名叫施普雷(Spree)河,发源于波兰-捷克-德国三国交界附近的齐陶附近,河流先向北流,在德波边境的法兰克福以西20km处转向西流,经柏林,在柏林以西15km流入哈弗尔湖后才称哈弗尔河。出湖后继续向西流,至布兰登堡以后转向北流,在哈弗尔贝格附近注入易北河。河流全长550km,流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9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8.4亿立方米。 易北河中下游流经德国东北部平原洼地,水流缓慢,落差较小,不适合建高坝大库,其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捷克境内的拉贝河及支流伏尔塔瓦河上。在这两条河上兴建的坝高超过20m的大坝有7座,多为重力坝,其中库容超过1亿立方米的水库、装机容量超过10万kW的水电站均在伏尔塔瓦河上,而在拉贝河上的水库则较小,库容都不到1亿立方米。 沿岸经济 通过易北河及其所连线的航运水道,船只可从汉堡驶往柏林,德国东部的中段和南段,以及捷克共和国。沿在马德堡下方不远的中部运河、向西行驶约322公里(200哩)可通达多特蒙德-埃姆运河,重达1,000吨的拖船可驶往德国工业城市奥斯纳布吕克(Osnabruck)、汉诺瓦、萨尔茨吉特(Salzgitter)、希尔德斯海姆(Hildesheim)、派讷(Peine)、沃尔夫斯堡(Wolf *** urg),还可与威悉河和莱茵河相连线。易北-哈弗尔运河可从马德堡载货向东驶往柏林周围的航道,还可继续前进远至波兰。基尔运河(Kiel C *** )从易北河口通向波罗的海,易北-吕贝克运河从劳恩堡出发,也可通达波罗的海。另一运河可连线易北河下游和威悉河岸的不莱梅港。易北河本身通过伏尔塔瓦河可运载1,000吨拖船远至布拉格。在德国东部,易北河可为马德堡、舍内贝克(Schonebeck)、阿肯(Aken)、德绍、托尔高(Torgau)、里萨、德勒斯登诸河港运输烟煤、褐煤、焦煤、金属、钾碱、粮食、布匹等。虽然汉堡位于易北河口上方很远,但它是欧洲最大的海港之一。汉堡穿越易北河的6条线路的地下铁路隧道和多车道的地下公路隧道,都是横贯欧洲的货运交通中的重要环节。 在欧洲中部。上游拉贝河源出波、捷边境苏台德山,曲折流经捷克西北部;中、下游斜贯波德平原西部,在德国北部注入北海。全长1,165公里,流域面积14.4万平方公里。重要支流有哈弗尔河和萨勒河。有运河分别与奥得、威悉等河相通。入海处形成2.5-15公里的河口湾,海轮上溯可达汉堡。结冰期1-3个月。河口附近年平均流量710立方米/秒。航运作用重要,从河口至科林通航940公里,皮尔纳(德国)以下可通行千吨以上轮船。重要河港有德勒斯登、马格德堡等。 历史事件 易北河会师 1945年4月25日,一支美军侦察队与一队苏军在易北河边的托尔高不期而遇,这就是二战中著名的易北河会师。东西两线并肩作战的两支盟军终于实现了历史性握手,将负隅顽抗的纳粹德国拦腰截为两段。这激动人心的一幕通过照片迅速传遍整个世界,成为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出现胜利曙光,希特勒政权即将灭亡的最广为人知的象征之一。 1945年3月,美英等国盟军强渡莱茵河,向德国腹地挺进。4月,美军在取得鲁尔战役胜利后,以每天50—80公里的速度于11日进抵易北河畔。18日,美军第9集团军占领易北河畔的马格德堡。19日,英第2集团军进抵易北河畔的劳恩堡,美第1集团军占领莱比锡。与此同时,东线的苏军于4月16日从奥得河边向西面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实施攻占柏林的战役。4月25日,美第1集团军第69师的一部在柏林南部120公里处易北河畔的托尔高地区与苏军会师。美苏双方商定,两军沿易北河及其支流穆尔德河一线会合。易北河会师,把德军截成南北两段,反法西斯德国的东、西两条战线从此联接。为庆祝盟军易北河会师,史达林命令莫斯科鸣放礼炮,并发表《告红军和盟军书》,向红军和盟军致敬。 沿岸城市 德勒斯登 德勒斯登(Dresden)是世界遗产、德国历史文化名城。18世纪和19世纪的德勒斯登易北河谷景观沿着河谷纵深有18公里长,它主要由古老的牧场、宫殿、纪念碑、公园,以及19世纪和20世纪郊区的具有自然风光的别墅和花园组成。至今,河谷边一些沿着河倾斜的梯田仍然被用于葡萄种植,一些古老的村庄仍然保留着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和自然风光。特别是长147米的钢桥(1891-1893)、空中铁路(1898-1901)、古老的渡船(起源于1879年)和成立于1900的造船厂至今仍在使用中。 奥古斯特三世信奉天主教之后,下令修建一座天主教教堂。于是,德勒斯登天主教堂由义大利建筑大师Gaetano Chiaveri 在1939——1755年间建成了,这是德勒斯登——萨克森地区规模最大的巴洛克风格的天主教堂,该教堂内部装饰华美,布道台上有雕塑大师Balthasar Permoser 的洛可可式的雕塑,祭坛上有Raphael Meng的壁画,管风琴是Gottfried Silbermann的最后杰作。虽然这座大教堂逃过了18、19世纪的战火,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劫难逃,被夷为平地,1945年开始重建,1971年完工。1980年,这座大教堂成为德勒斯登——麦森教区的主教教堂,这座易北河边的天主教堂也成为德勒斯登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汉堡 汉堡位于德国北部,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是德国的最古老城市之一。全称汉堡自由汉萨市,名字里已经透露了这座城市崇尚自由、享乐的性格。 易北河 约翰·列侬成名前的披头士乐队的青春就挥洒在红灯区的大自由36号音乐俱乐部里,那里仍然是深夜不回家的人们举杯畅饮的聚集地。 工业与文化、商业与艺术,这一切,在易北河和阿尔斯特湖的培育下,完美平衡。从那历史性古老仓库城(Speicherstadt)视窗上的水手结,便能感受到它曾经的氛围,一麻袋一麻袋的可可、咖啡和茶叶都存放在这里,时常都能闻到肉豆蔻和咖喱粉的香味。 海轮可从北海沿易北河航行而抵达汉堡,易北河的主道和两条支道都横贯汉堡市区,阿尔斯特河、比勒河以及上百条河汊和小运河组成密密麻麻的河道网而遍布市区,因而汉堡港是河、海两用港,成为欧洲河与海、海与陆联运的重要枢纽。 今天的汉堡港,不仅是德国最大港口,也是国际上最现代化的港口之一。港口面积100平方公里,约占城市总面积的1/7。有大小码头60多个,可同时停泊250多艘大型货轮。航道低潮时水深也在11米以上,万吨巨轮可沿120公里的易北河航道从北海驶进港口。 该港拥有300多条国际航线,同世界上1100个大型港口保持联系,每年进入港口的船只近两万艘,素有“德国通向世界的门户”的称号。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的巨轮经常出现在汉堡港口,印有cosco和china shipping的货柜大片大片出现在港区货区里。 有大型邮轮抵达汉堡的时候,许多汉堡市民赶到船边参观,拍照留念。生意人则摆摊热卖咖啡、烤肠、汉堡包、啤酒;连人力三轮车也蜂拥而来抢生意。邮轮离港时,易北河两岸人山人海欢送,放焰火鸣船笛,警察汽艇开道,私家游艇跟在船后助兴,热闹非凡。 汉堡最值得一游的是世界级港口的壮观景象,在栈桥参观完帆船博物馆后到博物馆港,和码头对面万吨巨轮照个面。 从码头可步行至享有“最美丽大街”之誉的易北河大道,汉堡最美丽的别墅群,也是富人的聚居地——白沙堤就坐落在此,站在白沙堤的小山上能把易北河和整个港口的美景尽收眼底。无论是在破晓的晨曦中,还是在落日的余晖里,易北河永远是忙碌的。 易北河 水多自然桥也多,汉堡各类桥梁总数达2500座,甚至超过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和伦敦三个城市的总数。现代化的桥梁在汉堡比比皆是,却是那些年代久远的桥梁最让人流连忘返。 至今尚存的最古老的桥是海关桥,建于1633年。在一座被称为图如思特的安慰桥前,立著两个栩栩如生的塑像,传说在汉堡著名大火之前,这儿是汉堡的中心,他们一个是9世纪的神父,另一个是1188年的贵族阿道夫,正是后者建立了汉堡新城。 最现代化的桥是跨越易北河的柯尔布兰特公路桥,建于1974年,长约4000米,高50多米,桥面可并行4辆汽车,号称“百桥之首”。在汉堡看桥,就像在翻阅整个汉堡的历史。 易北河隧道也是一个著名的景点。易北河隧道1911年建成,是易北河下426米长的隧道。行人和车辆进入一座铜制圆形穹顶的建筑,乘电梯下降20米左右就进入隧道,隧道的墙面上贴满瓷砖,我曾在那里参观过汉堡的民间艺术展第10周年展。 那天,平日空荡荡的隧道里多了一些色彩和人影的流动,小提琴和女高音的歌声从楼梯向下潜行,在瓷砖墙面上碰撞回应,喜欢艺术的人们带着兴奋的表情低语交流,兜售纪念品的女孩穿着奶奶留下来的古典服装。 我忍不住大口呼吸著中世纪时代留下的老易北河隧道里的气味,饶有兴致地看着人和作品。 我知道,隧道之上就是冷冷的易北河水和隆隆穿梭的豪华邮船,喧闹的人群旋转在岸边的酒吧和舞厅。工业与艺术、文化与商业,这一切,在这里,这么近,又这么远。 汉堡的建筑囊括了古典和现代的杰作,从罗曼蒂克式的阿尔斯特拱廊到文艺复兴风格的市政厅,从巴洛克式的圣米歇尔大教堂到最古老的仓库群——仓库城,你会发现汉堡是座不折不扣的建筑博物馆。 教堂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内部装饰十分精美。祭坛和花萼形布道坛都是义大利风格的大理石建筑。堂内色调以明快的白色为主,配以各种美丽的金色黄经纬度装饰,十分明亮。教堂的大堂只依靠四根大柱支撑,四周有楼厢,可容纳3000人。 教堂上的钟塔建筑风格也很独特,它不是一般的哥德式尖塔,而是方形塔身,其上数根圆柱支撑起半圆形穹顶,构成眺望台,圆帽上再竖小尖塔,整个钟塔是铜绿色,高132米,秀美挺拔。 登上453级台阶或者乘坐电梯均可到达圆帽下的眺望台,在这里,可以将汉堡港、易北河和阿尔斯特湖的风光尽收眼底。

多媒体对于艺术而言意味着某种综合性的复兴。人们知道现代主义时期是各种艺术门类自我净化的擂台,绘画要排除文学性乃至物象成为画布上的一些颜色,最终走到了抽象绘画。音乐要成为激浪派的那种纯粹的声响,摄影中出现了纯影派。古代艺术中,比如大教堂中,壁画、雕塑、管风琴和建筑空间协同起作用,渲染心理氛围的"场"的工作方式看来可能在多媒体中再次出现。就象教堂中的祭坛画搬到博物馆的聚光灯下就不再神秘,多媒体将把各种艺术再次捆绑在一起,营造出不可还原为组合要素的综合体验。

多媒体艺术已经比线性演进的**叙事丰富太多了。结合了视频、声音、文字的超级文本,不但可以链接到无穷无尽的其他文本之中,更可以由多种路径进入。这使超级文本成了一座迷宫,而它所提供的互动性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今天的多媒体艺术还只是一个粗糙的胚胎,人们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去挖掘发展。 对于多媒体创作所需要的能力而言,传统分科的专业艺术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这使创作成为多学科人才之间的一种协作,再加上人们已经意识到的数码作品在传播中多次再加工的特点,多媒体同样加剧了个人作者的匿名,就象荷马史诗并不是荷马的个人写作一样。人们在**片尾长长的字幕中已经见识过这种集体创作的力量。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为达芬奇式的全才的出现提供空间。多媒体艺术是正在出现的数码艺术品种,它吸纳了此前许多艺术方式之长,集图、文、影像、声音和互动性于一体,可述可论,也可以平直地铺陈,更可以单线深入,可能性极为丰富。人们今天所接触到的只是正在形成的冰山的一角,它的潜能还有待更多富有想象力的实践去开发出来。一旦互动性数码多媒体作品置身于网上成为网络艺术时,将大大加强了的观众参与程度,将巨大地改变人们传统的艺术概念。今天出现在网络上的艺术品绝大多数还是落后于网络本身的东西。你打开网上跟艺术有关的站点和主页,看到的还是油画、国画、雕塑。可这些东西都还不是真正跟网络般配的艺术。网络艺术当然应该是多媒体,当然必须是互动的,链接着无穷无尽的东西。

英国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新媒体部主任BENJAMIN WEIL,曾于1998年在上海策划了《数字艺术新媒体展览》。他认为:艺术作品首先需要提出艺术家的观念,然后再由技术提出最为巧妙和聪明的解决方法,将其完成。艺术作品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关,由观念驱使的创作是艺术性的创作,而如果仅仅通过技术实现的创作就不能称为艺术创作。这恰好阐明了新媒体艺术中,艺术创作和技术应用的关系问题。1996年,《ETIME》杂志曾经探讨过NETART和ART IN NET两者概念的差别,这首先取决于是技术还是艺术的观念,来有效地确定和影响艺术的创作。前者是技术性的,而后者强调了创作的人文观念性,这就像在录像艺术(VIDEO ART)出现的早期同样发生过类似的争论一样,究竟是以观念利用技术,还是以技术的利用作为艺术分类的纯粹标准。 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天性。创造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伴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的文化传播方式也以一种加速度在向图像化方面发展。在中国IT产业和欧美新媒体艺术的双重冲击下,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开始在近乎朦胧的状态下起步。

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一批较优秀的作品和成熟的艺术家。影像艺术诞生于1990年代,主要是指Video艺术。影像艺术的产生,是90年代艺术区别于1980年代艺术的主要标志。 在90年代中期,真正的新媒体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是录像艺术的兴起。在90年代末期,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普及,互动技术、网络技术、Flash动画技术、电子游戏技术、 三维视觉技术,以及计算机数字编辑技术等开始进入Video艺术的制作。90年代末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Video艺术不再表现为一种单纯的技术媒介和观念艺术的实验,而是 用 Video艺术的方式对中国社会转型进行文化反映,表达社会性和文化批评主题,比如女性艺术、青春艺术等主题。另外,Video艺术还在90年代末期开始与多媒体先锋戏剧、泥塑动画和电子游戏结合。

1996年9月,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了名为《现象与影像》的中国第一次录像艺术展。这个展览包括十几件录像装置和几个录像带作品,集中了中国第一代录像艺术的开拓者。该展在国内外获得了巨大反响,各地传媒以极大幅面加以报道,更有《文艺报》把这一事件评为当年中国美术十大新闻。该展被许多批评家定位为中国当代艺术中重要的里程碑。 1997年,在北京涌现了数个纯粹由录像艺术组成的个人展览,如《王功新个展》,宋冬的《看》录像艺术展,邱志杰的《罗辑:五个录像装置》个展。这标志着中国新媒体艺术家不但作为创作群落成为焦点,也开始以个体的方式冲撞着当代中国艺术市场。更多受此影响的艺术家开始投入录像艺术创作,他们的成果在《97中国录像艺术观摩展》中得到了体现。至此,录像艺术成为中国美术界的热点,《九十年代中国美术年鉴》特辟一章,叙述录像艺术的兴起。 中国录像艺术的活跃引起了国际艺坛的瞩目,中国新媒体艺术家的作品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世界各地重要的媒体艺术节上。随着IT产业的发展,个人电脑上的编辑设备廉价并得到普及,不但录像艺术进一步得到繁荣,而且更多的艺术家着手探索互动多媒体艺术和网络艺术。

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算起来不过二十几个春秋,但它却和产生它的基础——新媒体,包括声、光、电和IT产业一样,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发展和壮大起来。MOMA录像部主任芭芭拉·兰登认为:“录像艺术在中国的活跃,是在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圆周闭合之后划出的一个新圆的起点。”

大豫商网执行总裁崔俊超说:“400年前报纸就是新媒体,因为那个时候是自然传播,93年前新媒体是广播,73年前新媒体是电视,23年前新媒体是互联网,而到了4年前新媒体已成为社交网站,3年前新媒体是微博,现在在我看来新媒体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