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洞森林公园徒步,龙洞森林公园徒步路线图

一个朋友说,许多亲戚经年难见一面,一些同学朋友,却能时而见面相聚,真是值得珍惜的缘分。

校友也是如此啊!

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因为来自同一个学校,便天然是一种很值得珍惜的缘分。

江安生师兄在校友户外俱乐部群里发起「6月2日(周六)走广州小山-渔龙线」的户外活动,本来有十来个校友报名的,却因为星期五的雷暴雨,到星期六早晨阴沉沉的天,吓住一些校友没出来,最后同游者,江安生、陈虹、魏元杰和陈太虚4个校友。

渔龙线,一条从渔沙坦总站(渔东路)到龙洞森林公园(植物园地铁地站)的徒步路线,起始的地方是一个大水库——筲箕窝水库,水库是一个L型水库,三面环山,如勾,如勺。此时,天气还略微有点阴沉,却也一点也不掩水库的清波涟漪,接连郁郁葱葱,望之,即觉心旷神怡。

长久地处在一室之内,视线局限在电脑屏幕的距离之内,遇见水库,已能得到辽阔的满足。

从水库大坝出发,沿着西坑大街步行一千来米,有一条小路,就是渔龙线的入山口。

爬山爬山,入山真就是一路爬坡,尤其是穿过一条绿道后的爬升,是渔龙线全程最长最陡的一个坡——华南第一坡。刚好又是雨后湿气最重的时候,还没有风,很是闷热,一路爬升一路流汗,也不用下雨,攀爬个百八十米就汗流浃背全身湿透了。

从入山口到山顶,路程大概不超过2公里,我们花费1个多小时才爬完。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而把最艰难的一段路放在最开始行走,那又是另外一番光景:感觉此时的自己走得辛苦,只是因为在走上坡路,而那些接下来的下坡路,都是容易走的。

从山顶望去,远处是起起伏伏的群山,由近及远,群山在雾气里若现若隐,而公路和楼宇隐藏其间,仿佛一副现代泼墨山景图,有出尘,有落尘,自然在身边,烟火入眼帘,心灵为之涤荡恬静,精神为之轻松悠闲。

在山脚不觉得,到山顶才看清楚,雾气缭绕之间,从山里看城里,更容易感受到诗和远方的遐想。

不出来走走,就不会看到繁华的广州大都市里,竟然也这么多山,一座山连着一座山,连绵起伏,好像记忆里的儿时家乡。

从华南第一坡山顶继续往前走,难度就小了许多,天气也晴朗了许多,也没了爬坡的闷热,走在山间的树荫小路上,偶尔一阵清凉的微风吹拂,全身的疲劳都有为之一松的舒爽。

那种大汗淋漓后在树荫下享受清凉山风吹拂的感受,亲身体验更能感受到那种自然的馈赠,真的能把心头的思绪也一起带走啊。

继续行走一公里多,就到达「碉堡景区」,一处日军侵华碉堡遗址坐落在山脊上,沿途还能看到一些战壕模样的土沟,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段过去的历史:屈辱、苦难、悲壮。

那段历史能想象,却真的很难体会,就像一个出生、成长、生活在繁荣时代的青年,无法体会一个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老人经历过的风霜。

虽然华南第一坡是全程最长最陡的坡,而最危险的地方,要属「拉绳所」:一根粗绳拴在悬崖峭壁处,顶端拐角处的绳子还磨损的厉害,可供通行的小道陡峭而狭窄,仅可供一人通行,峭壁小道下面,不超过一米五的宽度,外面又是一个更高的悬崖峭壁,看着都有点恐高。

还是江安生师兄先探路,亲身测试拉绳的安全性,第一个抓着绳通过「拉绳所」峭壁小道。作为年轻的师弟,竟然感觉有点怕,爬得战战兢兢的,心里也确实有点羞愧。

一路徒步下来,除了吃午餐的时间,大家基本没停下来休息,直到龙洞森林公园,离出山的距离已经不远,发现一处练功场,大家才停下来稍作休息。

单杠、木桩、沙包、仰卧起坐木排……练功场的设施基本是就林地取材,猜测肯定是附近村子的小伙干的,没事就偷偷来山里练练功,怎么都感觉像是二十世纪世纪年轻小伙干的事。江安生师兄亲身实践操作了一遍,还站了个桩,看来年轻时也是有功底的啊。

从练功场出发,继续徒步将近一个小时,从保利林海山庄楼盘附近的龙洞森林公园小山路口出山,不到一千米的距离就是徒步线路的终点——植物园地铁站。

从早上九点二十开始,十二点半吃午餐二十分钟,练功场休息二十分钟,抵达终点的时候是下午四点,耗时6个小时,行程15公里。江安生师兄一边徒步,一边拍照,路边的风景,队友的身影,在光影里刻录留存。可怜我的手机存储容量总在即将用完的警戒线,无法把沿途的美好记录下来。

出发时,不知要翻过几座山,结束时,所有的山已经落在身后,而走过的林间小道,落叶满路,森林幽幽,山风习习,师兄师姐的照顾,队友的鼓励,身体的疲惫和挥洒的汗水,全部化为一种愉悦:所有的畏难和困难都被克服,享受到一路的风景,感受到校友的情谊。

生活向前,年华向后,那座山在,永远在,又像是很难相见。但只要见到那山,走过那座山,又必定能见到别样的风景。

在广州,找一座山走一走也并不难,难的是在大都市工作还能不能抽出时间相聚,能不能不怕苦不怕累,坚定地到那座山走一走,吹一吹清风,流一流汗水。

? ▼

文字:陈太虚

:江安生

@ 太虚见 ,遇世间万象,往太虚见之:尘世浮沉许吾愿,一生平安少波折!